又到一年诺奖季!是否会有华人获奖?AI会不会喧宾夺“人”?明起揭晓!
北京时间明天(10月6日)傍晚起,人2025年度诺贝尔奖将依次揭晓。又到有华最先出炉的年诺临沂市某某旅行用品制造厂依旧是三大科学奖项:6日17时30分公布生理学或医学奖,7日17时45分揭晓物理学奖,奖季奖8日17时45分宣布化学奖获得者。人获
去年,喧宾晓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发现microRNA(微小RNA)及其在转录后基因调控中作用的夺明两位科学家,物理学奖则表彰利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机器学习的起揭两位先驱者,化学奖则授予在蛋白质设计和蛋白质结构预测领域作出贡献的人三位科学家。
未来几日,又到有华三大科学奖项将花落谁家,年诺究竟是奖季奖“大热”还是“大冷”获得垂青,是人获临沂市某某旅行用品制造厂否会出现更多女性科学家的身影,是喧宾晓否会有华人再次摘下诺奖,AI是夺明否会又一次喧宾夺“人”?我们拭目以待。
获奖成果普遍“滞后”
有人25岁就与物理学家父亲一起把诺奖带回家;有人年过半百还未拐入最终让他成为“人生赢家”的研究领域;有的成果一经发表就引发轰动,次年即引来诺奖青睐;有的研究苦等半个多世纪才等到诺奖奖牌……
作为全世界公认的自然科学领域最高荣誉奖,诺贝尔奖科学奖项几乎囊括了20世纪以来最具原创性的重大成果和突破性进展,代表了现代科学研究的主要趋势。
当地时间2024年12月10日,瑞典斯德哥尔摩,2024年诺贝尔奖颁奖仪式举行
研究显示,许多突破性研究在刚发表时可能并未引起广泛关注,或者其重要性并未被立即认识到。只有随着时间推移,当这些发现被其他研究者验证、扩展,并在实际应用中展现价值时,其真正的重要性才逐渐凸显。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诺贝尔奖的颁发时间与其所表彰的最早研究工作之间平均存在约20年的时差。这种“滞后效应”在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三个领域都普遍存在。
另外,分析发现:能尽快转化为应用的技术突破或基础研究能更快地获奖。三个领域中获得诺贝尔奖认可时间最短的方向分别为核物理与粒子物理、有机化学、器官和系统研究。相反,复杂的理论性研究(如混沌理论相关、量子化学和人类学)通常需要长时间的验证和发展,因此也是平均获奖时间间隔最长的学科。
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加里·鲁夫坎喜笑颜开
反映现代科学发展趋势
诺奖科学奖的颁发也体现了现代科学研究的多样性和交叉性趋势——例如,化学奖被戏称为理综奖,其中物理化学和有机生物化学占据了最多的获奖人数,且从事量子物理研究的物理学家得化学奖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而在物理学奖中,粒子物理和凝聚态物理是主要获奖领域,但近年来天文学和宇宙学研究的获奖数量也在攀升,显示了物理学研究从微观到宏观的广泛跨度。
这种跨学科趋势不仅反映了现代科学研究的综合性特征,也凸显了跨领域合作的重要性。这种交叉融合往往孕育着重大突破,但同时也增加了评估研究影响力的复杂性,一定程度也推迟了获得诺贝尔奖的时间。
当地时间2024年10月9日,英国伦敦,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戴米斯·哈萨比斯和约翰·江珀现身办公室
此外,随着科学变得更加协作化,单独的“天才”发现变得越来越罕见,取而代之的是团队合作的成果,多人获奖已成常态。
预测诺奖也是趣事
又到诺奖季,预测新科诺奖得主,也是一项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预测准确与否倒是其次,能让一些平时不怎么被关注的科学发现和主要完成人走到聚光灯下,推动相关科普,也是一件幸事。
要知道,诺贝尔奖不是“终身成就奖”,注重的是某个具体成果。如此说来,预测哪个研究领域会获奖,要比预言哪个科学家获奖略微容易些。复旦大学教授施郁在诺奖物理学奖预测上有着不错的记录,他的办法是,获奖领域在粒子物理、原子分子和光物理、凝聚态物理和天体物理与宇宙学这四个领域轮转,追溯前几年颁奖情况,推测今年获奖领域,而后便可预测当年最可能的人选。
现在,被称作“诺奖风向标”的奖项越来越多,但“最坚挺”“最全面”的,莫过于“引文桂冠奖”——毕竟,论文是科学研究的“硬通货”。
科学论文索引行业龙头公司科睿唯安每年在诺贝尔奖颁布前几周,基于论文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在生理学或医学、化学、物理学、经济学这四个领域,各选择3项成果,授予“引文桂冠奖”,作为对诺贝尔奖的预测。自2002年设立至2024年底,已有83位获奖人最终荣获诺贝尔奖,其中13位在当年即获得诺贝尔奖,平均间隔是4.86年。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涛院士,因在“单原子催化”领域的开创性贡献,前不久斩获“引文桂冠奖”,成为首位获奖的中国大陆科学家。
对了,近年来,人们也开始利用AI大模型来预测诺贝尔奖。
明天傍晚,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将率先揭晓
明天起,新民晚报记者将第一时间为读者带来各科学奖的奖项解读。
原标题:《又到一年诺奖季!是否会有华人获奖?AI会不会喧宾夺“人”?明起揭晓!》
栏目编辑:马亚宁 题图来源:诺贝尔奖官网 图片来源:诺贝尔奖官网,东方IC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郜阳
(责任编辑:焦点)
-
澎湃新闻记者从相关方面获悉,原商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张世尧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9月2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公开资料显示,张世尧,1931年出生,历任商业部财会局副科长、副处长 ...[详细]
-
原标题:世界遗产中的“活”文化 北京中轴线在保护传承中焕发新生机) 北京中轴线:一城一线 一脉相承 来源:视频综合) 央视网消息:在北京这座古老而又现代 ...[详细]
-
当地时间9月18日,美国财政部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OFAC)发布声明,宣布对12名与伊朗政权相关的个人实施制裁。 声明表示,制裁针对的是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成员、伊朗监狱组织官员以及负责海外行动的人 ...[详细]
-
当地时间9月18日,黎巴嫩公共卫生部公共卫生紧急行动中心通报称,新一轮无线通信设备爆炸已造成至少14人死亡,450余人受伤。这是继黎巴嫩17日下午发生传呼机爆炸事件后的又一波通信设备爆炸事件。 ...[详细]
-
当地时间10月5日,哥伦比亚阿劳卡省霍尔丹港的陆军基地遭到炸弹袭击,造成8名士兵受伤。 爆炸发生后,哥伦比亚陆军立即进行作战部署,调查袭击者。 今年8月,哥伦比亚安蒂奥基亚省和考卡省曾发生两起 ...[详细]
-
据央视新闻报道,近期,北京警方经过线索研判,发现多个伪造假币犯罪团伙,今年8月,在公安部经侦局的统一指挥下,北京市公安局经侦总队会同相关省市经侦部门,对涉伪造假币窝点开展集中统一收网,此次行动共刑事拘 ...[详细]
-
当地时间9月18日,捷克警方通报称,该国因洪水死亡人数已达到4人。目前捷克境内的洪水正在消退,但洪水造成的影响还在继续。在俄斯特拉发洪水破坏了污水管网,淹没了废水处理厂,交通基础设施需要维修。在摩 ...[详细]
-
原标题:抗战期间第一所被日军炸毁的大学,今天鸣击校钟14声) 今天是九一八事变爆发93周年,南开大学鸣击校钟14声。1937年,南开大学遭到日寇炮击、轰炸、毁掠, ...[详细]
-
当地时间10月6日晚,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与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通话内容涉及美方就结束加沙地带冲突提出的“20点计划”的进展等。 阿卜杜拉二世表示,必须立即实现加沙地带停火并为当地提供充足的人 ...[详细]
-
来源:懂球帝 在欧洲冠军联赛小组赛首轮的较量中,博洛尼亚迎战顿涅茨克矿工。上半场双方互交白卷,埃吉纳尔多造点,苏达科夫主罚点球被扑。下半场双方仍未能进球,法比安门前的抽射被里兹内克出击化解。最终 ...[详细]